初中语文8下期末文言文测试卷
2021-7-04 08:43:53 浏览335次

初中语文8下期末文言文测试卷

 

 

一、 文言文阅读(共7题)

1.  【甲】《小石潭记》原文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边界,尽头。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屋的正梁。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箭:小竹子。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伎:同,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

益奇而坚 ______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投以小石

全石以为底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乃记之而去

D.及是,愈以为诚有

是二者,余未信之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______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______ 的不平之气。

2.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

【注释】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落英缤纷(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

(3)颖脱不羁(_______)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3.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乙】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长康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注释】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识具:见地,才略。目精:眼珠。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能以径寸之木

以:

______

清风徐来

徐:

______

或数年不点目精

或:

______

人问其故

故: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高可二黍许。

此子宜置丘壑中。

3)【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 ______ ;【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 ______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4.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轴:画卷。物色:观察。逮:等到。

1】【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______)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______

(3)一士人善画 (______)           (4)旦而过之,轴必坠地(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用的义项有:水涨,淹;遍;无边无际;随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挟:(用胳膊)挟着。语():告诉。折枝:按摩肢体。王(wàng):统一天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独亲其亲(_______

2)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

3)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大道之行也/王之不王

B. 是谓大同/是智也

C. 为长者折枝/通计一舟,为人五

D. 故人不独亲其亲/故王之不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5】(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文的语句回答)

 

6.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介:披甲。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褫:脱去,解开。

解释下列加画线的词语。

(1)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2)策之不以其

(3)行百余里

7.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贵:认为 可贵。即:如果。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或谓惠子曰

______

非梧桐不止

______

是商贾之人也

______

递辞平原君而去

______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3)翻译下面句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 ______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译文: ______

4)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文言文阅读

1.  【答案】

像狗牙那样;凄清;更加;有的人;D;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故断句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牙那样。

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清:凄清。

句意为: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益:更加。

句意为: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或:有的人。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的词有: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句意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句中重点的词有:自:从;径:一直;逾:越过。句意为: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把;第二个,用。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示修饰。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代词,它。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D.两个都指这。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故选:D

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因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答案:(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像狗牙那样;凄清;更加;有的人。

3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D

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  【答案】

1(1)繁多的样子(2)(3)束缚,约束(4)停止

2(1)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的样子。 (2)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4】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黄发”“垂髫”“”“”“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应该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此句译为: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粗布短衣打着补丁,饭篮子经常是空的。

4】试题分析:考查情节的作用。一问,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他抚而和之,其实他不是在真正地抚琴,是作出抚琴的样子。二问,由此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有数百步远,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二)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任凭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被乡邻们所认可。

曾写《五柳先生传》说: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粗布短衣打着补丁,饭篮子经常是空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认为确实是这样。他的亲戚朋友(里有些)好事(的人),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满足而快乐。有时可能没有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没有装上调音。每当朋友们聚会,()就弹琴唱歌,说: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3.  【答案】

用;慢慢地;有时;原因;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句意为: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以:用;

清风慢慢地吹来。徐:慢慢地;

句意为: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或:有时;

句意为:人们问其中的原因。故:原因。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重点词语:可:大约;许:上下。句子翻译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重点词语:此子:这位先生;宜:应当。句子翻译为: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句子的能力。第一空对应的原文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意思是: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第二空对应的原文为传神写照,意思是: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答案:

1以:用;徐:慢慢地;或:有时;故:原因。

2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3)【甲】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乙】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间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问游乐,自以为超过他。这位先生就该安置在山崖沟壑里。

    顾恺之画人物画,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人身体的美丑,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

    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通假字: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横着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拣。)

右手攀右指(指--,脚趾头。攀--pān”,扳着。)

4.  【答案】

1】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2】像 同,弯曲 善于,擅长早晨

3(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4】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休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介绍了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而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中的逼真二字。答题前一定要先读懂内容。

2】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在现代汉语里有善于,擅长的意思,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等字词的翻译。漫悬于壁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题干问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要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特别要理解好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一句,这一句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逼真。

(一)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二)译文: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把它献给了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县令对此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他便起来)观察。(只见)画落在地上,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县令)(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这时()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

5.  【答案】

1】(1)以……为亲(2)女子出嫁(3)兴起(4)憎恨

2C

3】(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这是不(愿意)去做(它),不是不能做到(它)。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1)大同(2)天下可运于掌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以……为亲。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考查一词多义。C“为长者折枝 通计一舟,为人五两句中的前者介词,后者动词雕刻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这、此。D所以。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等词语的翻译,“)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判断句的翻译。

4】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乙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找到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内容句。这是提取信息的前提和基础。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大同的理想社会。具体内容是即大道之行也……故外户而不闭,也就是甲文中是谓大同之前的所有文字内容。(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天下可运于掌。也就是说要治理天下,需要推恩,就是施行仁政。最终目的还是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

(一)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二)译文:(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按摩肢体,(这人)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去做,不是不能做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按摩肢体的一类。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6.  【答案】

1)等同,一样

2)方法

3)及,等到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做到分类辨析,理解记忆。本题要注意”“的正确解释。

7.  【答案】

有人;栖息;这;离开;B;惠民子在魏国(染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解析】

1)本题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要注意这四个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理解不一样,要结合语境具体辨析,如这里指有人;这里指栖息;在这里是指这;是指离开.

2A项第一个指吃;第二个是通假字,通,喂养.B中两个都是表示国都.C项第一个指忧患;第二个指害怕.D项第一个表示修饰;第二个表示转折.所以选B

3)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第一句要注意关键词”“的意思;第二句要注意关键词”“的意思.

4)第一小题:阅读两篇文章,梳理文字,读懂内容,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两人的志趣:庄子借写南方鸟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来表达自己的志趣;鲁仲连不受平原君的千金;从这来看,两人的志趣是相同的,都淡泊名利.

第二问:根据两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庄子以鹓鶵自比,是比喻说理;鲁仲连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是对比说理;但都强调自己的志趣.

 

答案:

1有人 栖息离开

2B

3惠民子在魏国(染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4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氢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参考译文:

【甲】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威胁我吗?

【乙】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一次次推辞谦让,最后还是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请他.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来走上前,用金子为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着说:对天下有品德学识的人来说,看重的是为别人排除忧患、消解困难、解开纷乱的事情,却不索取什么.如果有索取的东西,就是商人了.仲连不愿意做这样的事.于是,他就辞别平原君离开了,一生不再来拜见平原君.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文言语句和理解内容.第四小题是难题,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分析完成.

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

舍人相谓曰(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