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公告: 6.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           ,号          ,又号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            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其著作编为《            》。

2.文本链接。

(1)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3.文本特点。

(1)道理论证的运用。

这篇演讲稿引用了大量材料。儒家的《礼记》《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等人的话,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的话,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多用口语,体现演讲的特色。

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是,“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②语言通俗。例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③结合演讲时的具体情境,注意和现场听众交流。例如:讲演最后,“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3)清晰的结构思路。

开篇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流畅,使人一目了然。

4.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骛(         )                                 禅师(         

亵渎(              )                         骈进(         

厌恶(      )                                       佝偻(             

承tiáo(     )                                      教huì(          

jiǎn择(     )                                      强guō(          )不舍

5.词语积累。

(1)__________: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2)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4)__________:做事专心致志,一点儿不分心。



1.演讲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的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古籍中的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敬呢?”;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4.作者围绕“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分别谈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有业”是前提,是做人之本,“ 敬业”的含义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乐业”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6.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作说明。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7.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本文是“总—分—总”式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        )职业之神圣。

(3)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mì jué(        )就是忠实。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

(1)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2)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3)做工好苦啊!(         

3.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却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却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4.从演讲词的角度分析下面两段话,你认为哪一段表达效果更好些?为什么?

A.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

B.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文的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该敬业?


3.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4.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

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2020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2.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3.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

C.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

D.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















1.(1)旁骛  

(2)亵渎

(3)秘诀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表达方式。考生要熟练掌握常见表达方式的特点,能准确辨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注意日常积累。

3.C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词语,重点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培养自己的语感,尤其要注意一些往往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

4.B

【解析】B句表达效果更好些。A句“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是一般陈述句,B句改成设问“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不但能吸引听众,启发思考,而且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更加有力。A句“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也是一般陈述句,B句改成反问句,表达了强烈的肯定意思,语气活泼而有变化,感染力比A句强。 


1.第一要敬业。

【解析】找到题目所示的两句名言,了解其内容与作者所要证明的论点的关系。从论证的说服力方面来说明证据的丰富性有利于论证观点。

5.略

【解析】首先要理解作者所说的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句话的意思。圆满完美。按照要求举出一例,并说明是怎样做到圆满的。


1.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B项的表述不准确,从第一段中“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可知,经典并不一定能够体现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2.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D项有误,从“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可知,“经典化”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人心的淘汰和遗忘。

3.D